資料圖。
5月29日,首届银川国际马拉松赛举行,这并非宁夏第一次举办马拉松赛事,但却是银川的第一次。
赛后,除了半程马拉松选手突然离世引发极大关注外,不少跑者还抱怨赛事服务存在巨大缺陷,其中最受诟病的当属本届马拉松的路线设计:
比如,5公里赛段没有饮料站,半程马拉松选手缺乏食品补给,赛事存在“三高”(高温、高海拔、高速)“三无”(无风景、无观众、无遮挡),就连云南白药药品也要医护跑者自备。
那么,良好的马拉松路线设计和服务应该是什么样的?
银川马拉松赛上发生一起猝死惨剧。
一是满足比赛要求。
这个要求是指测量准确,目前国内金牌(标准)、银牌(标准)、铜牌(标准)等不同级别的赛事,都需要相应的A、B级测量员进行测量、审批、签字。
应该说,2016年中国田径协会协办并注册的马拉松、路跑项目应该不存在测量问题,但其他马拉松项目可能就不存在测量问题了。
我2016年10月参加的一场半程马拉松,总距离比原定的要长将近1公里,另外马拉松的每公里路标也必须准确,否则跑者的配速就会紊乱或混乱。
网友纷纷抱怨。
此外,沿途的风景对选手的心态也很重要。
如果沿途有景点,可以让跑者换换风景,保持好心情;如果没有景点,不影响交通,穿过大学是最好的选择。
无锡马拉松经过江南大学,学生们的加油声很热烈;武汉马拉松经过武汉大学,2017年长春马拉松经过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体育学院、长春大学、空军航空大学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实践。
上海马拉松为参赛选手提供物资。
二是为选手参加比赛提供方便。
这个主要是指马拉松的起终点的设置,如果可以的话,起终点最好是连在一起的,这样如果跑者分别预订起终点附近的房间,会比较方便开始和结束比赛。
如今,大多数马拉松比赛都在周日举行,这方便外地的选手赛后洗漱、赶火车或飞机。
另外,如果终点与起点不同,终点最好靠近大型体育场馆,且有地铁站,方便疏散。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起点和终点均设有地铁站。2016年的终点就在上海体育场内,方便疏散。
杭州马拉松的起终点都在黄龙体育中心,由于附近没有地铁,终点的疏散有些困难。
说一下这里的补给点,原则上从5公里开始,2.5公里处应该有补给站和水站,补给站一般有运动饮料和水。
如果确定银川马拉松5公里赛段没有补给站,那么对于运动员的成绩乃至健康都是极为不利的。
三是方便观众观看。
纽约、芝加哥均位列全球六大马拉松赛事之列,现场观众人数均超过百万,这也是赛事与城市融合的体现。
郑开马拉松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中间的高速公路上难免会出现没有观众的情况;银川马拉松很多路段都是高架桥,虽然城市交通压力减轻,但观众却更少。
一般来说,回程路线,也就是起跑线和终点连在一起的路线,沿途观众会稍微少一些,而观众队伍较长的路线,沿途观众会比较多。不过全程马拉松,如果起跑线和终点的直线距离超过21公里,那么就算取得了好成绩,也不能算是世界纪录。
波士顿马拉松虽然沿途风景优美,但却无法创下世界纪录,一是赛道长、蜿蜒曲折,二是赛道高差超过总长度的千分之一(42米)。
因此,这常常是一个两难的境地。
银川马拉松参赛选手。
四是便利活动举办。
上文提到,如果活动起止点在同一地点,物资交接、人员转运、领导鸣枪颁奖等事宜会比较容易处理,但如果活动起止点在同一地点,周边交通管制时间往往较长,不易展现更多城市地标。
因此,起终点的设置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一直都是将起终点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可以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即便是周末,也有很多公众活动和市民出行。
10-11月上海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有一些社会大考,由于起终点不在一个地方,可以采取临时、阶段性的交通管控,加上上海地铁系统发达,总体对市民出行影响较小。
另外,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开始时间比较早,一般是早上7点,对市民影响不大。另外,早上7点气温也比较低,对运动员的成绩稍有好处。但当地郊区的运动员起床时间比较早,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会很赶。
银川马拉松。
五是促进成果产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赛道要尽量少有起伏和爬坡,最好不要有坡度,特别是30公里之后。如果赛道起伏超过42米,也就是42公里的千分之一,那么即使创下世界纪录,该赛事也不会被认可。
尽可能选择平整的跑道,尽量避免使用花岗岩路面。上海国际马拉松原本计划在南京路步行街的花岗岩路面上举行,有一次下雨,路面比较平整,结果有选手滑倒了。
另外,赛道指示要清晰,中英文统一,图表、路标、说明书指示要一致,否则可能再次出现2016年南京马拉松领跑者跑错方向的错误。
当然,像重庆这样的山城马拉松,其实可以体现“山地”特色,有起有落,以挑战性著称也未尝不可。
一般而言,城市马拉松的路线设计受到城市空间布局、街区划分等因素的制约,有时需要绕过某些地方,有时又需要穿过某些地方,这让路线设计者很难“蜗牛壳里建庙”。
然而马拉松路线设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很细致的工作,需要设计师全身心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