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欢迎访问k1体育39153运动健身器械网站!

图片名

全国订购热线:
020-88888888

主页 > 资讯公告

资讯公告
活动公告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器材保养 常见问题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办赛指南,规范路跑赛事组织管理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4-05-31 01:07:29 次浏览

3月18日晚,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办赛指南》。(五)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半程(21.0975km)距离以上的赛事,负责赛事运营的相关人员需持有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的《中国马拉松竞赛组织管理培训合格证书》。

一、前言和总则

为规范我国路跑赛事的组织管理,促进路跑赛事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南。

(一)本指南中提到的路跑赛事包括

1、马拉松:一项全长42.195公里的路跑赛事;

2、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的路跑项目;

3.10公里和其他路跑项目。

(2)赛事是指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向公众开放报名的路跑赛事(以下简称“赛事”)。

二、举办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主办方获得比赛期间起终点及沿途跑道的使用权,拥有与比赛规模相适应的起终点和线路。

(2)竞赛组织机构的组织架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应与竞赛规模、内容相匹配。

(三)有与活动规模相适应的组织经费。

(4)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在中国境内举办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以上赛事,赛事运行人员须持有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的《中国马拉松赛事组织管理培训合格证》。

三、赛事组织与管理

(一)坚持安全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为参赛运动员提供必要服务。

(二)成立赛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协调落实赛事组织、医疗救援、卫生检疫、安全保卫、交通运输等基本职能。组委会至少包括综合协调、竞赛、安保、交通、医疗、宣传、市场营销、志愿者等部门。

3.参赛运动员年龄限制如下:

1、马拉松及以上项目:参赛者年龄须在比赛当年满20周岁;

2、半程马拉松、10公里项目:参赛者须年满比赛当年16周岁及以上,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组委会将要求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参赛声明。

3、10公里以下项目: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需由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参赛声明;未满13周岁的未成年人需有老师或家长陪跑。

(四)轨道规划、测量和标线要求

1、赛道应在人工铺设的道路上,并保证平坦。如因交通或类似情况无法在主干道上使用,也可在主干道旁的自行车道或人行道上使用。起终点之间的高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起终点之间的高差与赛道总距离之比不应超过千分之一。

2、赛道路线应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测量,确保赛道符合比赛要求。

3、跑道上每隔1公里必须设立一个公里标志,折返处、转弯处、分道区段必须设立标志牌。每项比赛终点线前100米处必须设立终点线标志牌和运动员分流标志牌,每条终点线必须有显眼的标志牌。各类标志牌、标牌必须清晰明显,数量要充足。摆放位置和高度要体现以人为本,方便运动员观看。

马拉松赛事活动方案_马拉松赛事组织方案_马拉松竞赛组织

4. 轨道类型

赛事组委会可根据赛事场地的实际情况,决定起跑线和终点线是否设在同一地点或两个不同地点。当起跑线和终点线设在同一地点时,起点集合区、终点撤离区和设施安置区也可分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跑区和终点区可用空间的大小。

1)点对点跟踪

点对点比赛从一个地点开始,在另一个地点结束。

2)往返跑道

往返轨道会经过一个转弯点,并在同一道路另一侧以相反方向返回终点。终点与起点位于同一位置(或相距较近)。建议采用双向分车道公路,每个方向各设一个车道,转弯点可设置在现有的中央隔离带。

3)单圈环形跑道

使用单圈​​环形赛道可以解决重叠问题,但需要封闭更多道路,并且赛道沿线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

4)多圈环形跑道

多圈环形跑道仅适合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小规模比赛。

(五)竞赛规则应在竞赛报名开始前或同时公布。竞赛组委会应按照竞赛规程、条例及实施方案组织竞赛。竞赛规则至少应包括竞赛名称、时间、地点、赛事设置、赛事规模、承办单位、承办方、竞赛路线、报名资格、竞赛办法、奖惩措施、报名方式(卫生检疫要求)、截止时间、组委会联系方式等内容。部分赛事建议截止时间为:马拉松:6至7小时;半程马拉松:3小时;10公里:1.5小时。

(六)赛事组委会应保证竞赛项目的报名和分配顺利进行。

1.向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报名等多种报名方式。

2、赛事组委会应为报名成功的运动员提供号码布,号码布背面应要求运动员填写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3、大赛组委会应根据大赛规模,科学安排社会公众领取大赛物品的时间和方式。

(七)赛事组委会应在赛前及时、全面地向参赛选手、媒体、工作人员提供有关赛事的实用信息(竞赛、交通、安全、医疗、卫生检疫等),并向参赛选手提供比赛手册(也可在网上发布,供下载学习查阅)。手册至少应包括起终点分布图、起终点交通指南、赛道地图及赛道说明、补给站及卫生间分布介绍等内容。

(八)赛事组委会应当做好起终点及沿途赛事的安全卫生检疫工作,对可能危害公众安全的各类风险和突发事件有应急预案。比赛期间,应当有专门的安保人员维护起终点及沿途赛事秩序,确保与赛事无关的车辆不得通过运动员比赛期间经过的跑道区域。

起终点区应选择交通便利、适合相应赛事规模人群聚集和疏散的安全区域。组委会应制定起终点区详细布局,严格控制进入领奖台区域的人数。此外,组委会还必须制定人群疏散方案和运动员、观众的安全措施,方案须经当地公安部门批准。

1. 起跑区应设有明显的地标,如起跑拱门等,并根据不同比赛的规模进行设置。

2.起点区应合理规划,兼顾仪式需要和参赛选手集合、行李寄存、物资供应、医疗救护(隔离)、卫生间、垃圾处理等需求。

3.合理规划终点物品发放区,保证参赛选手有序领取终点物品。

(九)组委会应详细、准确记录每位参赛选手的比赛成绩,并在比赛结束后48小时内尽快公布。有条件的可以利用赛事信息系统提供成绩实时查询服务。建议组委会在主要点位及终点设置比赛视频,方便仲裁取证。

1、赛事应使用合格的感应计时产品,并至少在起终点、最长折返点设置感应计时点。

马拉松竞赛组织_马拉松赛事组织方案_马拉松赛事活动方案

2、各项比赛均应向比赛截止时间内至少完成最长距离项目的运动员提供奖牌和证书,并在赛后及时向参赛选手提供证书(可网上公布和自行下载打印)。

(10)赛事组委会应根据赛事相关规定和赛道特点,在赛道起止点及沿途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饮用水。

1、饮用水、饮料一般由组委会提供,但也可由运动员自带。组委会应确保赛道沿线每隔约5公里设置一个饮水站或饮料站,保证充足的供水。每个饮水站或饮料站必须有标识,并在赛道适当位置设置饮水或饮料桌,供运动员取用。

2、10公里以上赛事应每隔一段距离设置饮水站/补水站和饮料站,饮料站除提供饮用水外,至少应提供运动饮料;25公里以上赛事,组委会如有条件还可提供能量补给。

3. 每个饮料站、饮水站应根据经过该站的运动员人数,为每位运动员提供至少250毫升饮用水。如遇气温较高或风险较大情况,应酌情增加每个补给站的饮用水和用水量。还可提供喷雾设施,为运动员降温。

(十一)赛道起终点及路线沿线应根据赛事规模配备厕所,并配备垃圾收集设备或垃圾收集及服务,确保比赛结束后起终点及路线沿线无赛事垃圾遗留。

1、赛道起止点及沿途应根据赛事规模设置足够数量的公共卫生间,并预留运动员上厕所的通道。起点公共卫生间应于赛事开始前至少 1 个半小时开放。

2、起点厕所总数至少按现场人数70:1计算,女性参赛者占比超过40%的赛事,至少按50:1计算,有条件的赛事应尽可能提高该比例。

3、终点线厕所总数至少应按照现场人数300:1的比例计算。

4. 沿途至少每隔5公里设置一个厕所,如条件允许,起跑线至5公里之间每隔2公里设置一个厕所,沿途厕所总数至少按通过人数的600:1计算,饮料站、饮水站后方至少10米处设置厕所。

5、赛事起止点及沿线应配备垃圾回收设备或垃圾回收服务,赛事主办方应确保赛事结束后,赛事路线上无赛事垃圾遗留。

(十二)对无法顺利完成半程马拉松以上项目的运动员,组委会将提供住宿服务。组委会不再向运动员提供比赛成绩、名次及完赛奖牌。

13、赛事组委会应确保为参赛运动员及比赛当天的组委会工作人员、裁判员、志愿者等购买人身保险,并确保组委会购买公众责任险。

14.除国家级或地方级运动员额外设置名次奖金和奖品外,其他奖金和奖品不应按照参赛运动员国籍、性别等设置,而应平等一致。所有获奖运动员的成绩应在赛事官方网站上公布至少10天。运动员奖金应在兴奋剂检测结果(如有)确认后发放。

(十五)大赛组委会应组建裁判员队伍,并为所有裁判员提供统一的服装或标识,方便参赛运动员识别。裁判员队伍应具备相关资质和裁判能力,重要岗位对裁判员等级有要求和限制。应明确设置裁判员岗位,并在赛前召开多次裁判员工作会议和技术会议,对大赛组织工作细节进行培训和部署。

(十六)赛事组委会应组建志愿者队伍,为所有参加赛事的志愿者提供统一的服装或标识,方便参赛运动员识别。志愿者队伍应面向社会招募,组委会应根据赛事规模匹配同等规模的志愿者人数。赛事前,组委会应明确志愿服务岗位及人员配备,明确服务要求,组织多次志愿者培训。

17、赛事可举办启动仪式、颁奖仪式。

1、起跑仪式通常包括嘉宾介绍、起跑信号,嘉宾尽量不要发表讲话或致辞。

2、男女前三名可安排现场颁奖仪式,获奖者名次通常以枪击成绩决定。如组委会要求获奖者穿着大会提供的比赛服参加颁奖仪式,须事先征得获奖运动员或其代理人的同意,以免发生合同纠纷。

4.安全及运输保障

(一)活动组委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二)赛事组委会必须制定全面的赛事安保计划,其中应包括起跑线、终点线、赛道沿线等各个环节。

(三)为了有效管理各赛区人员,组委会必须出具参赛证件,严格各赛区管理。

马拉松赛事组织方案_马拉松竞赛组织_马拉松赛事活动方案

(四)赛事组委会要根据比赛路线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管控方案和人员疏散方案,确保主要路口交通安全。

1. 起跑区内实行交通管制,直至最后一名运动员离开起跑点。

2. 终点区域将实行交通管制,直至宣布的关闭时间。

3. 比赛期间必须全程或分段、分时段实施交通管制,直至公布的比赛结束时间。如比赛道路为双向道路,而参赛者只使用一侧道路,则只管制参赛者使用的一侧道路。

4、各赛事必须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赛道上安排相应的安保人员和巡检裁判,交通路口必须有警察管理。

5. 为方便公众出行,活动前1-2周须发布交通管制公告。

5.医疗保险

比赛期间,起终点及赛事路线沿线必须配备急救设备(包括AED等)和专业医务人员,必要时配备卫生检疫人员,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实施现场急救,并将重伤人员送至指定医疗机构。

(1)竞赛组委会应详细列出竞赛期间医疗站位置及其提供的医疗服务,并在正规医疗、卫生检疫机构指导下制定竞赛医疗、防疫、检疫计划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赛事组委会须指定赛事路线沿线医院为组委会指定医院,并注明医疗地点,并商公安、医务、交通管理等部门开通绿色急救通道。

(三)赛事组委会将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充足的机动救援人员、医疗救护车及医疗站,同时在赛道沿线安排充足的医疗志愿者,确保事故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救治。

(四)赛事组委会还应明确医疗和检疫服务费用的财务责任。

6. 促销

(1)组委会应积极通过媒体发布赛事消息,与当地居民进行赛事宣传,积极宣传全民健身和路跑运动,争取居民最大程度的理解,鼓励居民沿途观赛。

(二)组委会组织的有关活动和发布的大赛广告、媒体宣传必须真实、健康,不得误导、欺骗参赛者和消费者。须指定一名发言人代表组委会对外宣传。

(三)赛事组委会应收集、归档赛事媒体报道,建立媒体素材库。

7. 市场开发

(一)各活动广告宣传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组委会应自觉接受当地工商、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二)组委会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定,各项赛事严禁接受烟草赞助,不得以酒精含量超过20%的酒类产品作为冠名赞助商。

8. 其他

(一)举办社会福利募捐活动,应当经民政部门批准,活动收入除必要成本费用外,必须全部交给受助对象,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提取报酬。

(二)各活动组委会在举办活动时应注意节约,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9、中国田径协会作为中国田径、马拉松运动的行业管理协会,将对违反赛事组织准则和《中国马拉松管理办法》、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组委会进行监督和处罚。

10.本条例解释权归中国田径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