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欢迎访问k1体育39153运动健身器械网站!

图片名

全国订购热线:
020-88888888

主页 > 资讯公告

资讯公告
活动公告 公司新闻 健身指南 器材保养 常见问题

浙江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全家齐上阵八成居民参加锻炼疫情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24-05-20 00:04:36 次浏览

李启迪告诉记者,这个数据非常有意义,说明家庭体育有望成为常态化的健身方式,这可以打通全家一起锻炼的渠道,推广老中少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有利于全民健身的铺开。当前,我省主要通过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推进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和科学健身指导等,让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民、更惠民。

仲夏夜,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热闹非凡。 开业以来,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室外足球场、老年活动中心、室内训练馆等吸引了众多健身爱好者。 在这里,新的跑步伙伴、新的高尔夫球伙伴不断出现,一起锻炼的家庭数量明显增加。

目前,运动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特别是在COVID-19疫情影响下,全民健身发生了新的变化。 健身方式增多,健身人数增多,健身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在浙江,全民健身已蔚然成风。 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情况如何? 我省群众体育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进一步努力? 如何将当前全民健身新增量转为常态化运行? 记者走访相关城市,采访专家、健身达人,为大家呈现疫情下浙江全民健身的新图景。

全家人一起加入战斗

80%居民参加锻炼

受疫情影响,今年各项体育赛事都按下了“暂停键”,但全民健身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居家健身、线上比赛、线上训练……疫情发生以来,各种居家锻炼方式延续了大家的锻炼习惯,丰富了居家生活。

据悉,在全省居民宅在家抗击疫情的同时,省体育局组织媒体和专业健身机构联合开展“爱在家运动”、“全民健身”等一系列线上“云健身”活动。共推出专题节目60余个,收到自制原创公益教学视频6.7万部。 “浙江省首届家庭健身运动会”等公益健身活动总人次达到8412万人次。

为更好地了解疫情期间浙江省居民居家健身状况,省体育局集团司、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组织开展了疫情期间浙江省城乡居民居家健身状况调查。 COVID-19 疫情。 来自全省11个市的21118人接受了调查。 对城乡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全省居民从事健身活动的比例为81.54%,较疫情前上升10.23%。 同时,82.5%的居民认识到居家健身的必要性,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居民比例上升14.36%。 本次调查具体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李启迪教授告诉记者,这表明我省居民参与健身的意识普遍增强。

“总体来看,我省居民居家健身热情较高,40%以上的居民平均每周进行3次居家健身,70%以上的居民平均每次居家健身时间超过15分钟。锻炼身体的时间。”李奇迪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70.28%的居民选择与家人一起锻炼。 李奇迪告诉记者,这个数据非常有意义,表明家庭运动有望成为一种常态化的健身方式。 这可以打通全家人一起锻炼的渠道,促进老年人、中青年和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全民健身的传播。

家住杭州的陈女士是一位健身达人。 自从健身设施开业后,她又恢复了原来的锻炼习惯。 不同的是,这一次她还带着家人一起来。 “我的家人以前不太喜欢运动,甚至晚饭后也不愿意出去散步。” 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尝试过各种方法让家人多锻炼身体,但收效甚微。 然而,疫情期间的居家健身却改变了这一切。 陈女士说,因为在家时间充裕,她会跟着网络视频做一些伸展运动或健美操,逐渐带动家人跟着视频开始锻炼身体,逐渐养成了运动习惯。 “现在他们出去跑步比我更勤奋了。” 陈小姐笑着说道。

运动汇健身房_房间健身_house健身房

当然,也有调查中的居民认为,由于健身场所空间有限、缺乏必要的健身器材、缺乏专业指导等因素,在家锻炼有一定难度。 但体育带来的正能量依然给人以鼓励和信心。

“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体育健身受到空间环境的制约,但同时又被赋予了增强免疫力、传递信心的特殊意义。” 李启迪说,调查中有一个结果是专门针对居民的心理状态进行的。 84.38%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对增强免疫力有很大作用,82.81%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抗击疫情的信心,76.53%的居民认为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恐惧心理病毒。

目前,虽然居家“抗击”疫情的阶段已经过去,但“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问题开始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省正迎来新一轮全民健身热潮。 省体育局集团处处长廖宏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居家健身为契机,引导群众健身热情,让全民健身更加科学、可持续。”

人民健身房打通“最后一公里”

为群众提供方便、充足的健身场所,是推动全民健身“落地生根”的关键一环。 如今,在浙江各城市推出的“人民健身房”引来大家的掌声,通过助力打造10-15分钟的健身圈,成为又一健身场景。

与社会健身房相比,民众健身房商业气息较少,群众基础较多。 8月4日晚,记者来到杭州市拱墅区祥符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三楼。 这是杭州开设的第一家民用健身房。 那天,健身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排成一排的五台跑步机动力十足,飞鸟、自行车、倒蹬机等各种功能的健身器材也颇受欢迎。

“这里办理健身月卡要30元,每天只要1元,还有教练免费指导,我每天都来锻炼。” 住在附近的周大爷说,人民体育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亲民性。 优惠的价格和专业的指导。

据悉,全省平民健身房实行低成本、免费的公益性收费。 为保证健身房健康有序运营,一般采取公建、公建、私人经营、或购买服务等方式。 相府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人民体育馆是社区引进的第三方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日常运营维护。 社区提供场地并负责装修、水电,第三方机构提供人力和健身器材。

“该地区运动场地和健身设施相对较少,以前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只有两张乒乓球桌,很难满足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 ” 蓝孔雀社区副书记高杰告诉记者,自从这里改造成人民健身房后,这里就成了社区最热闹的地方。

放眼望去,350平米的区域分为器械区、健身室、乒乓球区、室外阳台四个部分。 除了日常健身外,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健身房还将免费为居民文体队预约。 其他时间,第三方机构会根据居民需求开设减脂班、塑身班、拳击练习、跆拳道等课程,价格控制在市场价30%以内。 此外,周一至周五晚上还将举办公益团课,目前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将在基础阶段免费授课,让所有居民受益。

创乡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体育部负责人、驻场教练方毅说:“健身房的营业时间是10:00到21:00,每天下班后是最忙的时候。” 他打开卡片登记手册,粗略地数了一下。 自去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除去因疫情关闭的几个月,健身参观人次已达1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有70至80人前来锻炼。 今年重新开业后,短短两个月内就有120多人成为健身房的新会员。

“方便又便宜。6月份听邻居推荐后,我就办了月卡,从此就没停过。现在每天晚上都会来这里练习一到两个小时。” 那天,王女士骑完后指着一辆自行车。 房间里的装备说,在教练的指导下,这里的装备都可以使用。

房间健身_house健身房_运动汇健身房

对于方毅来说,这就是他选择去人民体操教练的意义。 “社区省去了开健身房的一些最大开支,我们只需踏踏实实做专业的事,帮助前来锻炼的居民锻炼身体,帮助更多的人进行健康科学的健身习惯。”

步行可达的健身场所、实惠的健身房价格、优质的健身服务,杭州蓝孔雀社区的人民健身房只是一个缩影。 目前,越来越多的此类健身房正在走进浙江的“寻常百姓家”。

“目前,全省有800多家群众健身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11月底基本建成,今年年底,1000家群众健身房将全部建成投入运营。” 廖宏宇表示,未来,人民健身房的功能还将不断增加。 比如,推动体育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全民健身馆100%纳入全民健身地图,提供100%导航查询功能,确保城市社区的全民健身馆和合格的农村全民健身馆健身房可以实现网上预约和支付。

升级服务,让锻炼成为习惯

生活离不开体育,推动体育更深层次融入群众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当前,我省主要通过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发展各级体育社会组织、推动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和科学健身等方式,让全民健身更加贴近群众、更加便捷、更加惠民。指导等

在宁波,“2020宁波全民健身季”系列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4月至11月,举办各类活动约350场,平均每月举办50场左右。 预计线下参与人数将突破100万人,线上受益人数将突破1000万人。 宁波市体育局党组成员、体协副主席任乐波向记者展示了8月份的重大赛事清单,其中包括青少年足球比赛、老年排球交流展示活动、沙滩运动系列赛等。其他活动,涵盖了老年人、青壮年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今年7月,宁波市全民健身指导中心正式成立。 任乐波介绍:“中心将在健身指导、体育教练培训、群众性活动赛事等多方面提供精准服务。” 与此同时,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所也在同一天成立。 未来,奥运冠军石智勇的医生、从事全民体质监测的运动医学专家将成为宁波运动爱好者的“健康医生”。

在嘉兴,“运动员”智慧体育社区系统集成了场馆管理、训练预约、大数据分析等内容,实现了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秀洲区油车港镇天星社区是嘉兴市首个“运动员”智慧体育试点社区。 当地居民黄女士拿出手机向记者演示。 她打开“社区运动员”小程序,用实名注册。 、附近的运动场馆、赛事、集体训练等都在屏幕上清晰可见。 “我们还可以加入里面的体育社区,预约当地的社会体育教练进行指导,或者与有共同体育兴趣的人进行体育交流和分享。 体验。”黄女士说,她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很多健身伙伴,锻炼的热情更加高涨。

据悉,以嘉兴等地为例,今年省体育局将打造集搜索、导航、预约、支付、保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民健身地图2.0,探索利用数字化提升全民健身水平公共服务能力。

长期以来,我省群众体育发展还存在地区间、城乡间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全省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我们村运动会”正在全省范围内开展。 通过村赛、县赛,利用乡村文化礼堂弘扬“体育惠民”。 需要三年时间 实现全省农村文化馆“百县万福”目标尚需时日。

随着体育赛事的逐步开幕,女子体育节、生态运动会、冰雪运动嘉年华、“哲力”系列群众体育赛事也将陆续开展。 廖红宇提出:“我们希望健身能够成为全省居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锻炼成为一种习惯,每一天都可以是‘全民健身日’。”

房间健身_house健身房_运动汇健身房

最喜欢的运动:散步

截至2019年底,全省有各类体育场馆设施183472个。 体育设施总面积13702.65万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 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馆设施31.36个。

各类场馆数量居前三位的是全民健身路径(53206个)、篮球场(42907个)、乒乓球场(31351个)。

截至2019年底,全省城乡居民每周参加一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为3147万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含在校学生)比例为41.8% 。

从全省来看,2019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例最高的是杭州,为44.7%。 第二位是丽水,占43%,第三位是湖州,占42.7%。

对比《全民体质测量标准》“合格”等级条件,2019年我省城乡居民达到“合格”等级及以上的比例为93.4%。 按城乡人口排序:城市为93.8%,农村为92.8%。 各城市达到“合格”水平及以上的总体比例在93.1%至94.2%之间。 其中,宁波市体质合格率最高,达94.2%。

在体育锻炼活动的选择方面,步行、跑步、骑车位居前三位,占比分别为32.2%、19.8%、8.1%,其次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游泳、舞蹈、篮球。 排球足球等项目。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中,加入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自发健身队等体育社会组织的比例为23.9%。

学习健身技能和接受运动指导的主要来源是模仿练习、交流学习、观看健身视频。 比例分别为26.2%、22.7%、17.5%。 接受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比例为10.4%。

60.1%的人选择在公园、广场、住宅小区、单位、高速公路、街道旁的空地进行锻炼。 选择在公共体育场馆锻炼的人群比例为16.6%。

59.7%的人有体育消费。 主要消费项目是购买运动服装和运动器材、参加和观看体育比赛以及教练费。

(数据来源:2019年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调查公报)